古籍修复,即对破损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进行修补、整理装订、恢复原貌的一系列工作,它需要具备专门的技巧和特殊的技艺,是一门既费心又耗时的“拯救艺术”。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而古籍修复则是其重要内容。贵州省图书馆是全省古籍文献收藏中心,藏有古籍10288部,117638册。由于岁月更替,不少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约有三分之一破损古籍需要修复。近年来,贵州省图书馆已完成近万册古籍的修复,其中国家级善本《闲情小品》、珍稀抄稿本《夏小正》、《鹿仙吟草》等在专业人员精心修复后重现华彩。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5周年。为更好地扩大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和影响,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广大读者及社会公众中进行古籍保护、修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推广,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支持并参与我省古籍保护修复工作,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将举办“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活动当天,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将向公众开放,现场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古籍修复用纸、古籍装帧形制、装具、修复工具,一并展出的还有贵州省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善本古籍以及贵州省图书馆三代古籍修复师的修复作品。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8年6月9日9:30——17:00
二、活动地点
贵州省图书馆6楼古籍修复室
三、参加人员
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读者及广大市民
四、活动内容
(1)古籍修复工作人员现场展示古籍修复技艺,介绍修复工作流程;
(2)古籍修复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参与活动的读者及市民修复破损古籍书叶、装订古籍线装书、制作拓片;
(3)介绍古籍保护、修复基本知识;
(4)展示本馆古籍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5)贵州省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善本古籍展示
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
2018年5月23日